当下,如何通过践行可持续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话题。今天,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与商业价值共赢—— 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2024》(简称“报告”),这也是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连续第三年发布碳中和报告。报告基于对10大行业112家领先企业高管的深度调研,以前瞻性的视角和系统性的方法,指引企业制定碳中和战略和实施路径,深度发掘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价值。
《与商业价值共赢—— 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2024》
上海市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肖文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白重恩,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教方兴,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化创新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施耐德电气(中国)软件研发中心负责人张磊,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部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席院长古月等嘉宾共同出席发布会。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发布洞察报告
可持续经济效益显现 逾七成企业五年内可产生回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在此过程中,产业对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愈发关注。白重恩表示:”企业的碳中和战略不仅是一套新的治理体系和规则,更是其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长远来看,积极应对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但同时,碳中和不是空中楼阁,需要考虑经济性、用商业的力量去推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白重恩
报告发现,企业在践行可持续方面呈现三大现状,经济回报逐渐明显。首先,企业践行可持续不断提速,近九成受访企业已有所行动。其次,可持续仍然是管理层的关注重点,近四成受访企业由“一把手”直接负责。最后,可持续经济效益逐渐显现,四分之三的企业预计可在五年内产生经济回报。
报告指出,低碳转型不仅能带来短期回报,更助力打造长期增长模式。熊宜表示:“双碳目标和窗口期已确定,碳中和将是未来半个世纪最大赛道,领军企业已开始提前战略部署,从运营到商业模式全面转型,打造长期增长模式,主动的转型姿态有利于在未来的商业情境中赢得先发优势。”
“全局战略”引领 六大方式打造碳中和“最优路径”
然而调研也发现,企业在绿色转型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战略制定”与“路径选择”最为突出。在战略制定方面,不少企业尚无法清晰进行内外部分析,并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在路径选择上,46%的企业难以建立成熟的双碳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并在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现有设备或工艺节能空间挖掘等方面存在瓶颈。
报告指出,造成企业绿色转型挑战的背后原因,是全局和长期思维的欠缺,因为每一项具体减碳措施的背后都意味着系统性的变革支撑,而绝非单个场景或部分的改善。
因此,在战略制定上,需要从业务发展出发,结合企业内部碳排放现状和外部市场分析,建立可持续愿景和目标,并确定行动的优先级。报告提出通过四大步骤规划企业碳中和的“全局战略”。首先,摸清自身的碳排情况。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与基线等,为制定减碳路径提供依据。第二,市场与趋势分析。针对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分析其中机遇、挑战与外部压力。第三,现状与同行分析。明确自身碳排放定位,分析优势、劣势及转型方向。最后,制定战略路线图。通过双碳目标设定、碳达峰情景分析、碳中和路径规划,创建双碳路线图。
在路径选择上,企业应结合内外部资源及实际情况,拥抱节能减碳和数字化技术,从技术可行性和回报率等方面综合分析并制定减碳路径和方案。报告建议,企业应从四大维度选择六大最优路径。首先,从“降耗”出发,企业可通过能效优化、工艺优化、循环经济三方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其次,在“替代”与“平衡”方面,企业则应聚焦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并关注绿电和绿证交易的综合利用。最后,减碳经验丰富的企业应积极“推动”供应链脱碳。
古月表示:“绿色低碳转型是企业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和赋能者,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结合领先的经验和技术,从顶层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赋能更多企业在实现碳中和的同时推动业务增长,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来源:东方网)